近期,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联合宁蒗县、玉龙县统计局、园艺站开展了苹果测产。

苹果是我市主要的经济作物果种之一,2022年种植面积8.58万亩,主要集中在宁蒗县、玉龙县。根据宁蒗县、玉龙县各乡镇种植面积大小,市经作站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种植户较多、种植技术较为规范的宁蒗县新营盘乡、玉龙县鸣音镇进行了测产。
本次测产中,宁蒗县新营盘乡药草坪村余龙16年树龄的果园是产量最高的果园,种植密度41株/亩,株产100.26千克,亩产4110千克,亩产值20550元,而同龄低产果园亩产量仅为2000千克左右,产量相差近2000千克。
今年苹果价格好、成交快,绝大多数苹果还未到采摘季已被外地客商整园预订,清园均价5-6元/千克,是近几年收购价格最好的一年。但在测产和与农户交流中发现苹果产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果园减产严重。今年4—5月低温天气较多、倒春寒等原因,导致苹果减产,较2021年实际产量减少40%—60%,尤以宁蒗县新营盘乡较为严重,部分果园甚至降到80%。二是丽江苹果缺乏品牌影响。在宁蒗县最大的本地散户收果转售商处了解到,今年以来到宁蒗收购的客商来自昭通、成都、北京等地,目前收购总量约为75万千克。但大多数客商收购时均要求使用标有其他地名的自供纸箱。丽江苹果品质优秀,却因缺乏自有品牌而知名度低、市场认可度低、竞争力弱,在国内优质苹果市场上体现不出竞争力。三是整体种植科技水平不高。苹果产业在丽江发展已有50多年历史,但整体种植水平不高,同树龄果园因种植水平差异导致产量差别较大,精细化管理、科技助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任务艰巨。
丽江苹果在提升产量、品质、产值上仍存在较大空间,开展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攻关、提高种植栽培水平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在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苹果产业发展在现有存量基础上,急需通过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做好品牌宣传、完善销售体系等措施,加快提升苹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