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9日发往香格里拉九叶青花椒苗8万株,脱贫苗,一县一产业,我们一直在努力。
青花椒苗取苗现场
青花椒苗整整齐齐一排排放齐
青花椒苗装车现场
香格里拉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工作全面推开,市林业局结合全市生态扶贫实际,编制《香格里拉市省级财政资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负责指导、协助护林员队伍的选聘,分配管护责任区,以“一年一签”的形式签订聘用合同,建立护林员管护考核机制,制定护林员管理办法,组织护林员对林业政策法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业务知识培训。通过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吸纳精准扶贫户参与生态管护,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
坚守生态红线 释放绿色红利
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2016至2018年,每年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面积499.48万亩,三年来,累计兑现林农补偿资金14984.4万元,森林管护员管护劳务补助资金4145.46万元。全市林农户均受益5554.1元,人均受益1263.44元,同时,已有1891人次农村级森林管护员通过参与森林管护工作,人均受益21922.05元。按照2018年度补偿标准计算,林农户均受益1851.36元,人均受益421.15元,森林管护员人均受益20868元。
实施退耕还林项目,2014至2018年共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地还林任务2.14万亩,兑现种苗补助683万元、现金补助资金2568万元。项目惠及全市除建塘镇和小中甸镇以外的9个乡镇,5175个农户241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3户5339人,面积5194.5亩。
推广木本油料 发展扶贫产业
每年七月的三坝乡,到处弥漫着花椒香,哈巴村民宏向忠说:“我种植了30亩青花椒,2018年收入超过11万元。如今,村里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都是花椒,三坝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花椒之乡了。”香格里拉市通过实施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核桃基地建设、油橄榄产业、花椒之乡打造等途径,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农户从生态扶贫中获得长期收益。
2016至2018年,全市投资935万元实施木本油料提质增效5.25万亩,项目惠及全市7390户266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9户3255人,全市涉及农户增收632万元;2017年,投资71.8万元种植花椒900亩,项目惠及全市328户14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44人,全市涉及农户增收23.3万元;2016至2017年,投资1052.39万元实施油橄榄产业项目19954.7亩,项目惠及全市1957户91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768人,全市涉及农户增收394.63万元。
生态项目建设 效益惠及群众
全面落实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造林补贴项目、森林抚育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陡坡地治理项目等,林区群众通过参与森林保护和林业项目建设获得管护劳务费和工时费,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林区群众林业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2016至2018年,实施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项目惠及全市2087户62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9户1243人,全市涉及农户增收264.3万元;投资1304万元实施森林抚育10.8万亩,项目惠及全市4505户463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1户5773人,全市涉及农户增收1122.8万元;投资934万元实施造林补贴4.595万亩,项目惠及全市1679户54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1户892人,全市涉及农户增收93.2万元。
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减轻农户经济负担,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至2018年,全市共实施太阳能热水器5580套,惠及5580户、22320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太阳能热水器全覆盖。
开展《香格里拉市“百万林”造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实现“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目标。2017年至2018年,全市共完成“百万林”建设任务6.81万亩,种植苗木282.73万株。2016年至2018年,完成城区义务植树6.81万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香格里拉市将积极响应云南省“森林云南”建设、迪庆州“生态立州”战略,加快开发利用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生态扶贫目标。